
太原鐘樓街吸引了省內外游客打卡。山西經濟日報記者 李若男 攝
從省城太原的商業地標創新,到鄉村田野的電商直播間崛起,再到文旅景區的沉浸式體驗升級,近年來,我省正以“新業態激活、新場景賦能”為核心路徑,推動消費從“單點突破”向“全域開花”跨越。這場變革不僅讓“能消費、敢消費、愿消費、樂消費”成為三晉百姓的生活日常,更重構了消費生態:政策層面搭建制度框架,市場主體探索創新路徑,行業協會架起協同橋梁,三者形成合力,讓消費成為拉動山西經濟增長、改善民生福祉、傳承文化底蘊的重要引擎。
電商架橋:農貨出村入戶,消費提質升級
10月10日,晉城市城區鄉村e鎮公共服務中心的直播展廳里,熱鬧氣息撲面而來——主播對著鏡頭熱情招手:“家人們看過來!今天直播間下單,不僅價格給力,還直接包郵到家!”鏡頭前,她手持包裝精致的瑞康糧油,邊展示包裝細節邊細致講解食材的產地與品質;鏡頭后,貨架上的特色產品同樣吸睛:晉藝坊鐵壺的古樸紋路、高平蘭花醋的醇厚色澤、城區葉脈畫的精巧質感依次排開,彩色的“九頭十八匠”區域公用品牌標識格外醒目,工作人員不時上前補充貨品。
“今天是‘金秋助農幫扶直播活動’的第一場,10月份預計要辦20場直播。”城區鄉村e鎮負責人向記者介紹,直播帶貨不僅為本地企業開辟了全新銷售賽道,還省去了傳統渠道的中間成本。
據統計,截至目前,城區鄉村e鎮公共服務中心已累計開展直播近400場,帶動轄區農產品銷售額穩步增長,也助推企業實現了可觀的銷售業績;今年1至8月,城區鄉村e鎮的網絡零售額更突破億元,用數字印證了“云帶貨”對鄉村產業的強勁拉動實效。
這是我省鄉村電商“集群化”發展的一個微觀切片。近年來,晉城圍繞“打造區域電商高地”目標,構建起“市級基地+縣域站點+鄉村網點”的三級電商體系:累計建成3個省級直播電商基地、7個縣域直播電商基地與6個鄉村e鎮,培育電商企業644家、網店2.7萬余家,“九頭十八匠”“陵川連翹”等區域公共品牌知名度持續提升,形成“一域一品、集群發展”的品牌矩陣。
與晉城的“集群化”路徑不同,襄垣縣選擇以“品牌化”提升農產品附加值。襄垣縣推出“襄間田垣”區域公用品牌,從種植標準、加工工藝到包裝設計進行全鏈條規范。為讓品牌“走出去”,在線上布局抖音、淘寶官方店鋪,邀請本地網紅、返鄉大學生化身“帶貨主播”;線下則參展浙江電博會、北京消費幫扶系列活動,讓“襄間田垣”走出山西。6月“田園星光、襄垣好物”直播吸引27萬人次觀看,銷售額超4萬元;8月的電商助農直播中,手工掛面等特色農產品吸引超8萬人次關注,總銷售額突破20萬元。
電商的蓬勃發展,不僅讓山西農特優產品“走出去”,更激活了鄉村本地的消費市場,讓鄉村從“單向輸出”轉向“雙向循環”。在大同市云岡區的超市里,智利車厘子、新西蘭奇異果等以前少見的進口水果,如今成了貨架上的“常客”。
目前,全省已基本實現“農產品上行有渠道、工業品下鄉有網點”。從單點突破到全域推進,鄉村電商正以“數商互聯”為紐帶,為鄉村消費升級注入持久動能。
文旅融合:場景創新升級,體驗留住游客
“在濱河體育中心看完任賢齊演唱會,步行到萬象城吃了頓江浙菜,還順便買了件外套,這種‘文體+消費’的周末太爽了!”在太原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的李女士,分享著她的消費經歷。從人氣歌手的個人演唱會,到山西本土音樂節,太原每場文體活動都座無虛席,累計吸引近100萬人次到場。
演唱會經濟的火爆,不僅帶動了文體消費,更激活了周邊商圈的活力。
演出結束后,萬象城、北美新天地等商圈客流量明顯增長,不少觀眾順勢進店就餐、購物。為承接客流,多個商圈還推出“觀演+消費”專屬福利:王府井推出“憑演唱會門票兌換美妝小樣”,北美新天地開啟“持門票參與互動游戲贏禮品”等,讓觀眾的觀演獲得感從舞臺延伸至消費體驗。
這背后,是我省對文旅消費融合的精準布局。《山西省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》明確提出“支持太原等地做大做強演唱會經濟”,并從3方面提供保障:優化營業性演出審批流程,簡化跨地區巡演手續;加強周邊交通疏導,協調公交公司開通“體育中心—商圈”臨時專線,延長地鐵2號線運營時間;聯動商圈、酒店推出“演出+住宿+購物”套餐,讓游客“看完演出留下來,吃喝玩樂一站式”。
除了演唱會經濟,我省還依托豐富的文旅資源,推出一系列創新場景,讓“觀光游”升級為“體驗游”。在運城鹽湖景區,“覽視界·低空飛行游”項目的推出,給了“中國死海”新的打開方式——游客乘坐直升機從空中俯瞰,赤紅湖水與雪白鹽灘交織成震撼的自然景觀,不少人忍不住拍照“打卡”。
為讓游客深度感受山西的歷史文化,“坐著火車游山西”專列項目應運而生。列車串聯起大同云岡石窟、晉中平遙古城、臨汾壺口瀑布、運城解州關帝廟等核心文旅景區,讓游客能“慢下來”品味三晉底蘊。各景區也同步升級服務:平遙古城的《又見平遙》實景演出每晚座無虛席,用沉浸式劇情講述晉商故事;云岡石窟推出“夜場參觀”,燈光下的石窟更添幾分神秘與壯美,讓游客感受不一樣的歷史氛圍。
從“觀光游”到“體驗游”,從“白天玩”到“夜間樂”,我省正通過文旅消費的深度融合,讓三晉大地成為“可玩、可品、可憶”的消費體驗場。
政策護航:筑牢生態根基,激活消費動能
“誠信是經濟發展的定盤之星,是企業創業的興業之基,是消費環境的護航之盾,是地區發展的引鳳之巢。”在8月15日蘇寧易購MAX山西首店開業儀式上,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的致辭,道出了消費煥新的“根基”,唯有筑牢政策與行業協同的“支撐體系”,才能讓消費創新的活力持續迸發。
為推動消費煥新,我省出臺《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》《推進鄉村e鎮可持續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》《山西省推動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》等文件,從增收、供給、環境3個維度發力,形成“增收促消費、供給創需求”的雙向循環。
在“增加居民收入行動”中,通過開展就業培訓、支持創業、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等舉措,幫助失業人員、農村勞動力等群體實現就業增收,夯實“能消費”的基礎;在“培育新型消費行動”中,支持首店經濟、直播電商等新業態發展,對省級以上首店擇優給予資金支持;在“優化消費環境行動”中,加強市場監管,嚴厲打擊假冒偽劣、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,讓消費者“敢消費、愿消費”。
作為行業“娘家人”,省零售商行業協會始終致力于推動全省零售業健康發展。該協會會長王仂提出“以誠為本,筑牢經營之基;以信為帆,引領發展之航;以質為綱,提升消費體驗”的理念,引導企業堅守誠信經營,探索創新路徑。
如今,我省消費煥新已取得顯著成效:2025年1至8月,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5237.2億元,同比增長6.6%。我省的消費煥新實踐,正朝著更深層次、更廣范圍的方向持續延伸。(李若男)